顾况

顾况

顾况(生卒年不详),字逋翁,号华阳真逸(一说华阳真隐)。晚年自号悲翁,汉族,唐朝海盐人,(今在浙江海宁境内)人。唐代诗人、画家、鉴赏家。他一生官位不高,曾任著作郎,因作诗嘲讽得罪权贵,贬饶州司户参军。晚年隐居茅山,有《华阳集》行世。 ► 190篇诗文 ► 精选语句

顾况代表作《过山农家》

板桥人渡泉声,茅檐日午鸡鸣。
莫嗔焙茶烟暗,却喜晒谷天晴。

顾况:故事:红叶传情



唐朝大诗人顾况的诗句“愁见莺啼柳絮飞,上阳宫里断肠时。君畴不闭东流水,叶上题诗寄与谁?”(《叶上题诗从苑中流出》)被后人归纳一句著名的成语“红叶传情”,然而这却是诗人亲身经历的一段佳话轶事。相传在唐天宝年间的一个秋天,身在洛阳的年轻诗人顾况拾得从皇家宫女所居上阳宫水道流向下水池(今洛阳市西下池村)的一片红叶,叶面上有宫女题写的哀怨诗句“一入深宫里,年年不见春,聊题一片叶,寄与有情人。”(天宝宫人《题洛苑梧叶上》)。萌动爱意的诗人也赋诗一首写于红叶之上,并将这片红叶从上水池传进宫内,竟然真的和那位哀怨的宫女取得联系。此后顾况和这位宫女二人经常凭借红叶传送爱恋的心声。不久发生唐安史之乱(公元755年),官兵为抵挡叛军安禄山进行为期60天的“洛阳保卫战”最终失败,顾况趁战乱找到那位与他传诗的宫女逃出上阳宫,二人结为连理白头到老。从此红叶被视作坚贞不渝的爱情象征传咏至今。这段甜美的爱情故事也被称作“下池轶事”在洛阳古城流传。

顾况:诗作特色



顾况在《悲歌》序中说,诗乃“理乱之所经,王化之所兴。信无逃于声教,岂徒文采之丽耶?” 强调诗歌的思想内容,注重教化。他曾模仿《诗经》作《上古之什补亡训传十三章》,并效法《诗经》“小序”,取诗中首句一二字为题,标明主题。如“囝,哀闽也”,“采蜡,怨奢也”,开白居易《新乐府》“首句标其目”的先例。他的乐府诗不避俚俗,不乏尖刻,直接反映现实。《上古之什补亡训传十三章》是他的代表作,其中以《囝》最著名。唐代闽中官吏常取幼童作阉奴,诗中揭发闽吏这一残害人民的罪行,写得极其沉痛。

顾况七言歌行中《公子行》﹑《行路难三首》,揭露贵族子弟的豪侈生活﹐讽刺封建帝王追求长生的愚昧行为,颇有现实意义。又如《李供奉弹箜篌歌》、《刘禅奴弹琵琶歌》、《李湖州孺人弹筝歌》等,通过丰富生动的比喻和环境气氛的渲染,对音乐的描绘相当出色。这些诗想象丰富,意境奇特,色彩浓郁,是后来李贺歌行的漤觞。皇甫湜《顾况诗集序》称其“偏于逸歌长句,骏发踔厉,往往若穿天心,出月胁,意外惊人语,非寻常所能及”。唐末诗僧贯休有《读顾况歌行》一诗,对他的七言歌行也极为推崇。

顾况的七绝清新自然,饶有佳作。如《宿昭应》讽刺玄宗求仙。《叶上题诗从苑中流出》、《宫词》写出被禁闭深宫宫女的哀怨。《竹枝词》是学习江南民歌之作。

顾况有《文论》一篇,立论与中唐时期的一些古文家相似,可以看出当时文学思想的趋势。他为当时诗人所撰的诗序,分别记述了陶翰、刘太真、朱放、储光羲的事迹及诗文编集的情况,为后世提供了文学研究的资料。他的《戴氏广异记序》,论述了唐人志怪传奇作品如唐临《冥报记》,王度《古镜记》等,说明他对当时传奇这一新体也很重视。唐人封演《封氏闻见记》曾记述顾况善画。《新唐书‧艺文志》子部杂艺术类著录有顾况《画评》1卷,今佚。

有《顾逋翁诗集》4卷,辑入《唐诗百名家全集》,《华阳集》3卷,辑入《四库全书》。《全唐诗》编录其诗4卷,《全唐文》编录其文3卷。事迹见《旧唐书》本传、《唐诗纪事》和《唐才子传》。

顾况:生平



顾况于至德二载(757年)登进士第。建中二年(781年)至贞元二年(786年),韩滉为润州刺史﹑镇海军节度使时,曾召为幕府判官。贞元三年,他为李泌所荐引,得以入朝担任著作佐郎。贞元五年,李泌去世,他也于此年三、四月间贬饶州司户参军。他被贬的原因据说是“傲毁朝列”(李肇《唐国史补》),“不能慕顺﹐为众所排”(皇甫湜《顾况诗集序》)。在贬途经苏州时,与韦应物有诗酬唱。约于贞元十年离饶州,晚年定居茅山。贞元十六年,皇甫湜曾在扬州见到过他(《顾况诗集序》)。大历六年(771年),任永嘉监盐官,曾著有《仙游记》,描述飞云江上游李庭寻上山砍树,迷不知路,逢见祭水,内有农田、泉竹、果莱、连栋架险、300余家。

顾况的生卒年,传世的《瘗鹤铭》定为开元十三年(725年)至元和九年(814年),但据宋代董逌﹑黄伯思和清人顾炎武考证,《瘗鹤铭》非顾况所作。今从顾况《送宣歙李衙推八郎使东都序》考订,顾况于757年登第后约50年,即大致在806年前后尚在人世。

顾况的古诗

  • 《过山农家》

    板桥人渡泉声,茅檐日午鸡鸣。
    莫嗔焙茶烟暗,却喜晒谷天晴。

  • 《登楼望水》

    鸟啼花发柳含烟,掷却风光忆少年。
    更上高楼望江水,故乡何处一归船。

  • 《宫词五首·其二》

    玉楼天半起笙歌,风送宫嫔笑语和。
    月殿影开闻夜漏,水晶帘卷近秋河。

  • 《听角思归》

    故园黄叶满青苔,梦破城头晓角哀。
    此夜断肠人不见,起行残月影徘徊。

  • 《经废寺(前半首一本作五言绝句)》

    不知何世界,有处似南朝。石路无人扫,松门被火烧。
    断幡犹挂刹,故板尚支桥。数卷残经在,多年字欲销。

  • 《叶上题诗从苑中流出》

    花落深宫莺亦悲,上阳宫女断肠时。
    君恩不闭东流水,叶上题诗寄与谁。

  • 《上古之什补亡训传十三章。囝一章》


    囝生闽方,闽吏得之,乃绝其阳。为臧为获,致金满屋。
    为髡为钳,如视草木。天道无知,我罹其毒。神道无知。
    彼受其福。郎罢别囝,吾悔生汝。及汝既生,人劝不举。
    不从人言,果获是苦,囝别郎罢,心摧血下。隔地绝天,
    乃至黄泉,不得在郎罢前。

  • 《李供奉弹箜篌歌》

    国府乐手弹箜篌,赤黄绦索金鎝头。早晨有敕鸳鸯殿,
    夜静遂歌明月楼。起坐可怜能抱撮,大指调弦中指拨。
    腕头花落舞制裂,手下鸟惊飞拨剌。珊瑚席,
    一声一声鸣锡锡;罗绮屏,一弦一弦如撼铃。急弹好,
    迟亦好;宜远听,宜近听。左手低,右手举,
    易调移音天赐与。大弦似秋雁,联联度陇关;
    小弦似春燕,喃喃向人语。手头疾,腕头软,
    来来去去如风卷。声清泠泠鸣索索,垂珠碎玉空中落。
    美女争窥玳瑁帘,圣人卷上真珠箔。大弦长,小弦短,
    小弦紧快大弦缓。初调锵锵似鸳鸯水上弄新声,
    入深似太清仙鹤游秘馆。李供奉,仪容质,
    身才稍稍六尺一。在外不曾辄教人,内里声声不遣出。
    指剥葱,腕削玉,饶盐饶酱五味足。弄调人间不识名,
    弹尽天下崛奇曲。胡曲汉曲声皆好,弹著曲髓曲肝脑。
    往往从空入户来,瞥瞥随风落春草。草头只觉风吹入,
    风来草即随风立。草亦不知风到来,风亦不知声缓急。
    爇玉烛,点银灯;光照手,实可憎。只照箜篌弦上手,
    不照箜篌声里能。驰凤阙,拜鸾殿,天子一日一回见。
    王侯将相立马迎,巧声一日一回变。实可重,
    不惜千金买一弄。银器胡瓶马上驮,瑞锦轻罗满车送。
    此州好手非一国,一国东西尽南北。除却天上化下来,
    若向人间实难得。

  • 《酅公合祔挽歌》

    草露前朝事,荆茅圣主封。
    空传馀竹帛,永绝旧歌钟。
    清镜无双影,穷泉有几重。
    笳箫最悲处,风入九原松。

  • 《王郎中妓席五咏。舞》

    汗浥新装画不成,丝催急节舞衣轻。
    落花绕树疑无影,回雪从风暗有情。

Processed in 0.083150 Second , 27 query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