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致远是元代戏曲家,与关汉卿、郑光祖、白朴并称“元曲四大家”。在戏曲创作方面,马致远在音乐思想上经历了由儒入道的转变,在散曲创作上具有思想内容丰富深邃而艺术技巧高超圆熟的特点。 1、天净 ...
【马致远】 (1250?~1321?) 字千里,号东篱,大都(今北京)人。早年迷恋功名,未能得志。在大都生活近20年,与曲家李时中,杂剧艺人花李郎、红字李二等参加“元贞书会”,被推为“曲状 ...
生命,是上帝对人类最为昂贵的馈赠,拥有生命对我们来说,是一件何等幸运的事情。 每个人的生命,都是一场孤独的旅行。虽然在这场旅行中,看似有很多的人与我们相伴,但其实陪伴我们的,一直是我们自 ...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天净沙·秋思》。 这首小令只有28个字,却被推为“秋思之祖”,成为元曲文化中的一座高峰。一首写景的散曲小令为何能获得如 ...
天净沙·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已是黄昏时分,西风一阵紧似一阵。 我骑着一匹老马,一个人踽踽独行。 忽然听到一声凄厉的鸦叫。 路边, ...
他被后人誉为"马神仙",还有人称他"曲状元"。 他与关汉卿、郑光祖、白朴并称为"元曲四大家",因著有《天净沙·秋思》,又成了秋思之 ...
古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断肠人在天涯 《天净沙 . 秋思》 对于马致远,我是仰慕的,还有一点点小小的妒忌。 倘若他是我的隔壁老王,我一定要去探究清楚,凭什么他可以这么 ...
每个时代有每个时代的特色,尤其是文学,现在我们提起文学,立马脑海里会想到唐诗和宋词,另外就是元曲,以及明清小说,这都是古典文学的高峰,千百年来一直影响着文学的走向。可能在这其中元曲的影响力要稍 ...
昨日,我撰写了一文:《人到中年才懂得:马致远的真正好作品是<四块玉·恬退>》,讲述了元代最伟大的杂剧作家和散曲作家马致远五十岁归隐田园,创作一组四首散曲《四块玉·恬退》的经过。 今天 ...
辛弃疾曾在《丑奴儿》中批判过一种文学现象,曰:“为赋新词强说愁。”为了写出好作品,不惜故作哀愁,以不搭调的方式去获取文字的胜利,这就是大家所嗤之以鼻的“拼凑之嫌”。相信很多人在学生时代写作文时 ...
其实看古代文人笔下的写景诗,就如同看今天的旅行照片一样,不仅数量多、风景多,还各有各的特色。以庐山为例,李白喜欢香炉峰上的瀑布,于是有了“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白居易钟情于春,于是在大 ...
(元)馬致遠《壽陽曲·江天暮雪》 天將暮,雪亂舞,半梅花半飄柳絮。 江上晚來堪畫處,釣魚人一蓑歸去。 “钓鱼人”句有出处:如柳宗元《江雪》:“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张志和《渔父》:“ ...
马致远(约1250-约1321至1324间),字千里,号东篱,(一说名不详,字致远,晚号“东篱”),汉族,元代著名杂剧家、散曲家,元大都(今北京)人,原籍河北省东光县马祠堂村。他的年辈晚于关汉 ...
马致远在元代的时候,其名气之大超乎想象,有着“曲状元”的美誉,和“关汉卿”、“白朴”、“郑光祖”一起被誉为了元曲四大家。 而且还有一方面,马致远非常擅长“神仙道化”剧,比如《岳阳楼》、《陈抟 ...
元曲四大家之一的马致远,在文学史上有很高的名气。他不光带给我们了很多经典的元杂剧作品,对于唐宋以来的诗词文学传统也有很好的继承。给我们留下最深刻的就是那首著名的《天净沙·秋思》。 那首写秋天 ...
开元二十五年,张九龄骑着瘦马缓步出了长安城,得得马蹄声落下,他最后回头望了一眼长安,长安城街市繁华,叫卖吆喝声不绝,就是出了城外他还可依稀听见。 长安,长安,不知何时还能再回来,他低声呢喃 ...
古代许多文人,才华绝伦却仕途失意,文学造诣高深,诗词歌赋信手拈来,甚至科举考试也名列前茅,但为官之路充满坎坷,最后郁郁而终,不得不说是一种遗憾。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想要加官进爵,受到朝廷器重 ...
“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这句诗出自《唐诗三百首》开篇第一首《感遇·其一》,诗人用春兰秋桂的芬芳美质,抒发了自己追求清操非为虚名的高雅志向。 这首诗的作者,便是唐代著名的诗人宰相张九龄 ...
简陋的小屋中,异常的安静,只有张九龄与一名仆人在一起。不久前的张九龄被贬为荆州长史,来到了这个陌生得可怕的地方。仆人试图安慰张九龄不要为贬谪而难过,张九龄一脸从容地笑了笑。 然后他披上外衣, ...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这是第五季诗词大会选手郑坤健的离场感言。 他曾是四期擂主,却在总决赛的飞花令中不敌彭敏和韩亚轩,黯然离场。 很多人都为他感到惋惜,但我觉得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