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峤 ►153篇诗文
李峤(644~713) ,唐代诗人。字巨山。赵州赞皇(今属河北)人。李峤对唐代律诗和歌行的发展有一定的作用与影响。他前与王勃、杨炯相接,又和杜审言、崔融、苏味道并称“文章四友”。
崔融 ►2篇诗文
崔融(653-706),字安成。唐代齐州全节(今济南市章丘市)人。崔融为文华美,当时无出其上者。凡朝廷大手笔,多由皇帝手敕,付其完成。其《洛出宝图颂》、《则天哀册文》尤见工力。作《则天哀册文》时,苦思过甚,遂发病而卒。中宗以其有侍读之恩,追赠为卫州刺史,谥号“文”。
杜审言 ►32篇诗文
杜审言(约645-708),字必简,汉族,中国唐朝襄州襄阳人,是大诗人杜甫的祖父。唐高宗咸亨进士,唐中宗时,因与张易之兄弟交往,被流放峰州(今越南越池东南)。曾任隰城尉、洛阳丞等小官,累官修文馆直学士,少与李峤、崔融、苏味道齐名,称“文章四友”,是唐代“近体诗”的奠基人之一,作品多朴素自然。其五言律诗,格律谨严。
苏味道 ►12篇诗文
苏味道(648—705),唐代政治家、文学家。赵州栾城(今河北石家庄市栾城县)人,少有才华,20岁举进士 ,累迁咸阳尉。武则天时居相位数年,苟合取容,处事依违两可,时称“苏模棱”。因阿附张易之,中宗时贬郿州刺史,死于任所。与杜审言、崔融、李峤并称为文章四友,与李峤并称苏李。对唐代律诗发展有推动作用,诗多应制之作,浮艳雍容。但《正月十五夜》(一作《上元》)咏长安元宵夜花灯盛况,为传世之作。原有集,今佚。《全唐诗》录其诗16首。苏味道死后葬今栾城苏邱村,其一子留四川眉山,宋代“三苏”为其后裔。
小李杜
唐宋八大家
初唐四杰
南宋四大家
建安七子
大李杜
元曲四大家
中国古代四大才女
竹林七贤
酒中八仙
苏门四学士
吴中四士
大历十才子
汉赋四大家
宋四家
元嘉三大家
前七子
后七子
公安三袁
南朝三谢
文章四友
三曹
永嘉四灵
岭南三家
江右三大家
江左三大家
晚清诗界革命二巨子
南袁北纪
皮陆
三苏
南施北宋
南朱北王
二程
苏黄
苏辛
苏李
元白
刘白
高岑
王孟
温韦
沈宋
苏梅
四大边塞诗人
济南二安
从军行
杂诗
风
咏怀古迹五首·其二
牧童诗
芝麻湖守风
答金桧门学士和见赠诗韵
清明奉酬佟瑞园上公戏简原韵
北极阁登高
京师九日同人慈仁寺祭顾先生祠呈同集诸君子 其三
京师九日同人慈仁寺祭顾先生祠呈同集诸君子 其二
京师九日同人慈仁寺祭顾先生祠呈同集诸君子 其一
同人冒雨寻白兆山桃花岩中途雨甚小憩山寺被酒有怀太白 其二
同人冒雨寻白兆山桃花岩中途雨甚小憩山寺被酒有怀太白 其一
舟泊铜盆湖寄别舍弟季高 其二
舟泊铜盆湖寄别舍弟季高 其一
将之襄阳赠周翁
七月十三夜被酒登双清亭道者送茶至
赠杨紫卿上舍北行兼简汤海秋
初至新化赠张蓉裳学博
黎月桥侍御归涂杂咏诗册
陶氏园听彭山人琴
辛卯夏仲兄客武昌送别后却寄
题顾超秋山无尽图
十十九岁自题小像 其一
癸巳燕台杂感 其三
癸巳燕台杂感 其二
癸巳燕台杂感 其一
题孙芝房苍筤谷图
催杨紫卿画梅
天山扶栏铭
题疏勒望云图
十十九岁自题小像 其二
涤虑轩 其二
涤虑轩 其一
寄鉴上人
江上晚泊
言怀别同志
郊原晚望怀李秘书
寄庐山白上人
寄韩侍郎
送君去
齐天乐 题竹君六姨母桐阴抚琴图
如梦令 桃花
清平乐 春阴
柳梢青 花朝
意难忘 寄弟妇谢湘洲
汉宫春 梅
虞美人 元夜
卜算子 红梅盛开,作此志喜
水调歌头 小除夕
闲中好 其一
酬外子凤阳道中寄书
南归留别姊弟
雨夜怀婉洵婉静两姊
润州行
忆大姊婉洵
春日偶兴
安陵野望漫成
八叔自津门至京见示感怀诗作此奉呈即步原韵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国学典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11902837@qq.com